中俄领导人通完电话后,特朗普的态度一下子180度大转弯,决定在是否打击伊朗的问题上要更加谨慎。
美国对伊朗的军事打击计划突然出现新的不确定性。特朗普表示,自己已将美军介入的决定延后了2周。他提到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,是因为认为美伊之间有重新展开谈判的“大好机会”。
而就在两天前,这个时间段还是24到48小时。
从时间轴来看,到了要决定“打”还是“不打”的关头,特朗普的选择是再观望一段时间,而且还留出了比较宽裕的时限。
看到特朗普这番话,很多人不禁松了一口气。不过,特朗普心里到底在盘算什么呢?人们又能否相信他的话?这些问题的答案其实都不容易搞清楚。
一种可能性是特朗普并没有说谎,推迟两周就是两周。他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,可能更多是因为对开战后果的担忧,以及对其对美国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了评估。
伊朗是否还有未曝光的底牌,这张底牌的威力是否足以让美国受到重大损失。
白宫新闻秘书莱维特提到,华盛顿如今的看法是,伊朗具备制造核武器的所有必要条件,因此一旦最高领袖发出指令,他们可能在几周内就能完成核武器的生产。
如果莱维特的这番话是真实的,那势必会成为影响特朗普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。
兔子急了还会咬人,如果伊朗真能打造核武器,美国对威胁的判断肯定会大幅提高。即便伊朗无法直接攻击美国本土,若是把导弹瞄准美军在中东的基地或以色列,后果也是美国难以接受的。
即使伊朗无法制造真正的核武器,能否研发出次一级的“脏弹”仍将是美国重点关注的事项。即使没有核爆炸,广泛释放放射性物质同样会造成巨大的危害。
这种最糟糕的局面,特朗普自然会尽力去避免。
实际上,曾与特朗普关系密切的右翼保守派记者卡尔森提到了一种可能性:如果美军的航母在伊朗海岸被击沉,这不仅会导致特朗普政府终结,还可能让美国失去其霸权地位。
尽管这种情况似乎不太可能,但做决策时,务必要把每一个小因素和潜在的结果都想得很周全。
中国和俄罗斯最近有了新动态。在中方与普京通话了大约1个小时后,双方都指出,伊核问题不是靠武力能解决的,并强烈谴责以色列违反《联合国宪章》和其他国际准则的行为。
尽管特朗普一向不怕任何事情,但中俄这两个大国联合表态,影响力不可小觑。特朗普和他的团队肯定会关注中方与普京的通话,并对未来的国际局势进行评估。
第三,关于是否对伊朗采取打击行动,这一问题已经在特朗普团队和其支持者中引发了分歧。一些人认为,攻击伊朗的做法与特朗普常提到的“美国优先”理念完全相悖,这并不是美国的战争。
内部的压力同样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特朗普的决策。
不过,以上提到的都建立在特朗普确实打算小心行事的前提下,还有一种可能性是我们不能忽视的,那就是特朗普可能在放烟雾弹,为美国在背后进行的行动做铺垫。
有消息称,美国正在快速撤离中东区域那些容易遭受攻击的军事飞机。此外,已有14架满载军事装备的美军飞机到达以色列。再加上时间因素,美军的“尼米兹”号航母离抵达中东应该也快了。
从最近的事态发展来看,美军在针对伊朗的军事部署上一直没有放松。他们如果不出手,反而就显得平静;一旦出击,美军则能以更充分的准备来进行行动。
特朗普的这番话可能会让一些伊朗人放松警惕,这恰好是美军出手的最佳时机。而即使美军不亲自出击,向以色列供应实质的武器和支持,让以色列主动出击也是一个可行的选择。
从这个角度看,特朗普决定推迟最后的决定时间,其实是在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战略选择。跟那种24小时的最后通牒威胁相比,这种做法可能更具效果。
毕竟,伊朗在以色列的攻击下遭受了重大损失,紧张局势如果持续,德黑兰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。
看最近中东局势的突然升级,咱们可以看到,从一开始,特朗普本来是不想卷入冲突的。但随着以色列的激进行动,他也不得不出面。这个过程中,特朗普对伊朗局势可能又有了新的看法。
我们得明白,特朗普的谨慎其实是基于对手的实力足够强。对于那些没什么反击能力的“软柿子”,他可是毫不犹豫地会“捏爆”的。
所以,美国是否会真的出手攻击伊朗,主要取决于特朗普对伊朗的看法:在他眼里,伊朗究竟是个没什么威胁的“软柿子”,还是一根有可能伤到美国的“硬骨头”。
融丰配资-股票配资资质-配资10倍的公司-配资10倍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